徐州市两汉文化研究会组织参与徐州第三届汉文化论坛始末

2025-11-21
来源:徐州市两汉文化研究会

前不久,徐州市第三届汉文化论坛圆满闭幕,这一届汉文化论坛规模和盛况空前,反响热烈,成果丰硕,取得了巨大成功。对于这次国内汉文化学界大咖云集的汉文化研讨盛事,徐州市两汉文化研究会提早谋划,精心运作,踊跃参与,为这届汉文化论坛成功举办贡献了研究会的智慧和力量。

截止到2024年,徐州汉文化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届,如何在总结前两届汉文化论坛的基础上,把第三届汉文化论坛办得更加出彩?对于这一问题,研究会有关专家进行了深入思考。今年8月底,新上任的徐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伟到徐州市两汉文化研究会进行工作调研,趁此机会,研究会有关专家向刘伟部长提出了如何办好第三届汉文化论坛建议。建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举办第三届汉文化论坛首先要考虑把重点放在围绕徐州两汉文化的议题进行,要通过举办这次汉文化论坛能切切实实的给徐州留下来一系列重要学术成果。要想达到上述目的,就必须对拟邀请的著名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要对参会专家提交的论文主题内容预先提出要求,只有如此,才能把第三届汉文化论坛办得更好,取得预期的效果。结果证明,研究会的这些建议,得到了论坛主办者的高度重视,第三届汉文化论坛在全市上下反响热烈,取得圆满成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研究会如何更加有效的研究、发掘、弘扬和传播好两汉文化,对于如何借助于第三届汉文化论坛这个绝好的平台,更好的发挥研究会专家学者的作用,研究会及时运筹帷幄,进行了一番周密地谋篇布局。

今年是狮子山汉楚王陵发掘30周年。面对狮子山楚王陵发掘史上这一重大的时间节点,研究会特意选在徐州市汉文化旅游节正在举行和第三届汉文化论坛随后即将举行之际,组织举办了狮子山楚王陵发掘30周年学术交流会。会议邀请多位徐州文博考古界和驻徐高校历史文化研究的权威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狮子山楚王陵考古发现的重大价值、狮子山楚王陵墓主归属、汉代玉器、徐州出土汉印封泥等一系列重要学术问题进行交流探讨,通过这次学术交流会,把围绕狮子山楚王陵考古发现的有关重大学术争论问题又明显的向前推进了一步。

第三届汉文化论坛不能没有徐州市两汉文化研究会专家学者的声音,对于专家学者在论坛上要宣讲什么主题内容的论文?研究会组织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了认真的商量议定。2025年11月5日下午,徐州市第三届汉文化论坛多个分论坛在新城区绿地铂瑞酒店举行,徐州市两汉文化研究会不仅派出了15名会员参会旁听,还派出了三名权威专家学者登台演讲,发布各自的学术研究成果。





江苏师范大学教授、徐州市两汉文化研究会专家朱存明以汉画像石的图像密码为钥,解锁了古人跨越千年的“和谐”追求。汉画像石上,天人相应的图景里日月星辰与人间烟火共生,车马出行的仪仗中君臣相得、长幼有序的伦理和谐跃然石上,渔猎耕织的场景里藏着人与自然取予有度的相处之道。朱存明的解读让沉默的古物焕发新生,每一道刻痕都是对“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理念的生动镌刻,尽显穿越时空的思想光芒。


徐州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所长、徐州市两汉文化研究会学术专委副主任刘照建,凭借数十年汉墓考古深耕积淀,发表《再谈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墓主问题》专题演讲,提出“墓主为第一代楚王刘交” 的核心论断。这一观点依托墓内铭文器物、墓葬形制等多重实证,逻辑严谨、说服力十足,获现场学界同仁广泛认同。该观点此前已在徐州市两汉文化研究会10 月25 日在徐州博物馆举办的纪念发掘30 周年学术交流会上引发热议,此次补充的考古新证更让论断根基愈发坚实。


随后,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馆长、市两汉文化研究会学术专委副主任葛明宇接力登台,以《狮子山楚王陵的考古发现与成就》为题展开深度论述。他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从陵墓选址、墓葬结构、文物特征三个维度,系统梳理狮子山楚王陵的考古成果。尤为关键的是,葛明宇明确指出,汉玉堪称一绝,“汉墓、汉画像石、汉玉、汉俑” 的 “汉代四绝” 排序已形成学界共识,汉玉凭借深厚文化价值与卓越艺术成就稳居其一,共同构筑起徐州汉文化的核心标识体系,为后续研究锚定重要方向。


会员朱永平身着传统汉服、头戴汉式冠帽参会,成为会场一道独特风景,与会人员纷纷上前合影。


徐州市两汉文化研究会就是这样一个群体,全体会员在李君超会长的带领下,怀着一种对两汉文化由衷的热爱之情和责任担当,全身心地投入对两汉文化的研究、发掘、弘扬和普及中去。正是基于这些,他们在徐州市第三届汉文化论坛这次盛大的学术会议上,展现风采,奉献智慧,为第三届汉文化论坛成功召开,乃至为徐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图文/张成军)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