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徐州市卫健委召开发布会!覆盖临床、康复、母婴等领域!

2025-10-28
来源:无线徐州

10月28日上午

徐州市卫健委举行“彭城家护”

互联网+护理服务

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

“彭城家护”推进情况。近年来,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国务院《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创新护理服务模式,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根据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江苏省卫健委《江苏省“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2019年我市下发《徐州市“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开始逐步试点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目前先后有22家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全市累计服务12479人次。

当前,为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提高患者院后护理服务体验,推动护理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徐州市卫健委推出统一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彭城家护”。

一、服务模式及优势

“彭城家护”是在全市范围内各医疗机构统一入驻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患者提供专业咨询与上门护理服务,将专业护理服务从医疗机构延伸至社区家庭。该平台的搭建,有效地统一了各机构的服务内容和价格、服务质量和标准、服务保障和监管机制,通过数字化手段整合全市护理服务资源,让行动不便的患者足不出户享受优质护理服务,为徐州地区“互联网+护理服务”同质化、标准化、规范化、共享化提供了条件。

二、服务对象及方式

“彭城家护”主要适用于行动不便、需要在家接受护理服务的人群,包括出院后仍需接受医疗护理的患者、高龄失能的老年人、行动不便的孕产妇、新生儿以及临终居家安宁疗护的人群等。居民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彭城家护”在线预约护理服务,平台根据用户定位显示附近的医疗机构供居民选择,医疗机构内执业护士“一键接单”,使居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专业的上门居家护理服务,免去人民群众奔波医院之苦,让优质护理服务触手可及。

三、服务机构及项目

目前,“彭城家护”处于上线试运营阶段。首批入驻“彭城家护”的医疗机构包括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23家医疗机构,首批上线的居家护理项目包含7大类67项服务项目,涉及临床护理、专科护理、康复护理、慢病管理、中医护理、母婴护理、安宁疗护等。

答记者问

为什么要构建“彭城家护”平台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开展此项工作具有怎样的意义?

徐州市卫健委医政处处长高行群:

打造“彭城家护”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一是为了充分满足老百姓的护理需求,比如一些失能、半失能老人和慢性病患者,以及一部分携带鼻饲管、导尿管、压疮回家的出院患者,此类人群对于上门护理需求较为迫切,上门护理服务可有效破解这一护理困境。

二是促进护理资源的“向下流动”,三级医院的护士能够入户开展护理工作,使优质的护理服务延伸至百姓家里,实现“治疗在医院,康复在社区/家庭”的衔接,推动分级诊疗,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三是有效提高护理行业的内涵价值。“彭城家护”为护理团队提供价值平台,护士工作范围从医院拓展到社区家庭,护士也从传统的、被动的执行者,转变为独立的、主动的评估者、技能实施者、健康教育者、健康管理者、健康决策者,更体现护理行业的价值和社会地位。

目前哪些地区可以通过“彭城家护”申请服务,如何申请服务?具体可以申请哪些服务?

徐州市护理学会理事长陈保云:

“彭城家护”整合全市优质护理资源,首批入驻“彭城家护”的医疗机构有23家,包含城区范围内的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徐州市肿瘤医院、徐州市中心医院、徐州市中医院等医疗机构以及部分县(市、区)的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入驻平台的医疗机构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居民可通过平台下单,具体服务半径由医疗机构根据自身服务能力确定。未来徐州市会上线更多的医疗机构,方便市民朋友就近获取方便快捷的居家护理服务。

目前市民可通过微信搜索“彭城家护”小程序预约护士上门护理服务,市民在登录“彭城家护”界面后,可以根据界面提示和自身需求进行操作。对于不会用手机的老人,亲属子女可通过添加服务对象(老人身份信息),远程进行操作,后续我们也将开通更多入口方便居民使用。

目前上线的居家护理项目包含临床护理、专科护理、康复护理、慢病管理、中医护理、母婴护理、安宁疗护7大类67项服务项目,具体包括留置/更换鼻饲管+导尿管护理、造瘘管护理、关节功能恢复指导、脑卒中康复管理、刮痧技术、产后会阴伤口护理等,其他具体项目市民可登录“彭城家护”小程序进行查看。我们对服务项目也实施动态管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

如何保证“彭城家护”服务双方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徐州市护理学会理事长陈保云:

“彭城家护”平台通过“统一服务项目,统一服务规范,统一服务价格,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服务品牌,统一服务客服与运营”等措施,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打造覆盖全市的“彭城家护”服务体系。

对于护理人群安全保障方面,目前“彭城家护”上门服务的护士全部完成资格备案,均为医院内具备5年以上临床护理经验的护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注册护士,一些专科护理项目(如PICC维护、造口护理等)的护理人员须具备相关资质认证(例如专科护士证等),并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各医疗机构将定期对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护士开展考核评价,建立并实施退出机制,以确保服务质量。在服务过程中,市民有不满意的地方或者有相关建议,都可以通过“彭城家护”小程序提出问题或建议,平台会在第一时间介入相关事项的处理。

在运营过程中,平台也通过信息化技术等手段保障护士在执业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并通过购买相关保险等方式,落实安全保障。

“彭城家护”服务是怎么收费的?能否报销?

徐州市卫健委医政处处长高行群:

彭城家护”价格公开透明。居家护理服务的费用主要由“上门服务费、交通费、耗材费”三部分组成。

其中,上门服务费综合考虑人力成本、技术内涵等因素确定,并报备价格主管部门后执行。交通费参考徐州市出租车现行收费标准,按往返医疗机构与患者服务地点之间的路程计价。耗材费按照医疗机构现行线下收费标准执行,根据项目过程实际使用的耗材数量进行收费。目前“彭城家护”服务费用尚不支持医保报销。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目前“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开展状况如何?社会需求集中于哪些领域?以及下一步哪些领域会有更多的需求?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陈光侠:

2019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启动“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我院于 2020年借助第三方平台推行“互联网+护理服务”,是本市较早提供该项服务的医院之一。历经五年发展,已组建一支规模超过 300人的“网约护士”队伍。现有服务项目53项,服务区域覆盖徐州市主城区及周边县区,并辐射至安徽省等邻近省份的部分地区。自开展服务以来,累计上门服务1000余次,患者满意度达100%。

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是政策引领、需求驱动、技术赋能共同作用的成果,其初衷在于解决百姓面临的实际难题。从实施情况来看,患者需求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础专科护理。此类服务需求尤为显著,特别是留置胃管、导尿管的更换与维护,长期卧床患者的压疮预防与护理,以及肿瘤患者的PICC导管、输液港的维护等。

二是各类伤口换药与护理。这是需求较大的独立类别,涵盖术后切口、压疮、糖尿病足、慢性溃疡等多种急慢性创面的专业处理。

三是静脉治疗与采血。为行动不便的居民或需定期监测指标的慢性病患者提供上门静脉采血服务,免除了患者奔波之苦。

四是母婴及产后护理。这部分需求明确且呈持续增长态势,已形成重要的服务板块,主要包括产后康复指导(如泌乳支持、形体恢复)和新生儿专业护理等服务。随着“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的建立和公众认可度的提升,老年慢性病居家管理、术后康复与延续护理、母婴健康服务以及专科特色护理与安宁疗护等方面的需求仍将持续扩大。

总的来说,下一步的需求将从“基础操作型”向“专科管理型”和“健康促进型”深度拓展。我们将根据平台数据分析和大众反馈,动态优化服务项目,并重点加强护士在这些专科领域的培训,在市统一的平台管理下,确保服务供给能够匹配不断增长和变化的民生需求,让“互联网+护理服务”真正成为徐州百姓家门口的“健康管家”。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