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鲁同汉脉 文化共传承——徐州市两汉文化研究会组织开展新会员研学交流活动

2025-10-20
来源:徐州市两汉文化研究会

秋阳映照古建,汉迹诉说同源。2025年10月16日,徐州市两汉文化研究会组织20余名新会员赴山东省微山县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汉文化研学交流活动。徐州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市两汉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君超和徐州市政协原副主席、彭城画派研究会会长张爱军带队,微山县政府分管领导,微山县文旅局、政协文史委、文联、民俗学会等相关负责同志参加活动,共同探寻苏鲁两汉文化的深厚底蕴。


伏羲庙探源 古建藏汉韵

伏羲庙是全国现存最早的“陵上建庙、陵庙合一”的古建筑遗存,以宋代伏羲殿为核心,保留了汉代始建的历史印记,见证着汉至宋的文化传承。

微山县伏羲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金海介绍了“伏羲、女娲滚磨成亲”的古老传说。李君超会长指出:“这一‘人伦之始’的典故,与徐州汉墓体现的家族伦理一脉相承。从上古传说到两汉礼乐,文化传承的脉络在此清晰可辨,值得深挖细研。”

多点研学交流汉画先贤续共鸣

在微山县博物馆“勒石为艺——石刻艺术展”展厅,李君超会长、张爱军会长与微山县文史委主任王伟一同围绕苏鲁汉画像石的艺术风格展开交流探讨。两城镇出土的“扁鹊行医汉画像石”现收藏在国家博物馆,会员们对此尤为关注,反复询问石上针灸穴位阴刻细纹与《素问》记载的关联,深入了解汉画像石中的医学智慧。






在微子文化园,听完微子“仁贤治国”的典故,李君超会长表示:“微子德行与两汉‘仁政’思想一脉相承,为两汉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溯源方向。”抵达张良墓时,面对这位“汉初三杰”的长眠之地,李君超会长与会员们交流:“张良辅佐刘邦建汉,谋略智慧影响深远。徐州作为两汉文化发源地,应与微山携手,让汉家先贤故事焕发新活力。”


协同展望 苏鲁携手传文脉

夕阳西下,会员们与微山县领导合影留念。此次研学交流活动,不仅让会员们实地触摸到苏鲁两汉文化的同源脉络,更促成两地文化交流的深度互动。微山县领导表示:“微山与徐州地缘相近、文脉相通,期待以此次研学交流为契机,深化两地汉文化研究与文旅融合发展。”

李君超会长总结:从伏羲庙的古建传说,到博物馆的汉画密码,再到微子、张良的先贤遗迹,苏鲁两汉文化根脉相连。未来应进一步加强联动,让千年汉韵在传承中焕发时代光彩。徐州市两汉文化研究会后续将整理研学交流成果,推动苏鲁两汉文化研究资源共享与成果转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参加此次研学交流活动的还有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奉君、副秘书长郭立忠、研究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研究会张良(汉留侯)文化研究工作委员会负责人等。

附:新会员研学交流活动有感

吕守军

2025年10月16日,徐州两汉文化研究会组织新会员,赴微山湖开展汉文化研学探寻活动,此行收获满满,有感而作如下:

伏羲庙

脚步叩青砖,叩醒汉瓦的风

伏羲衣袂缠云纹,凿痕藏着未干的田垄

碑上“福” 字沁玉光,家与田裹着月光暖

我们举目辨汉息

汉月携福落尘寰

博物馆

玻璃柜锁住了青铜与陶片,

却锁不住汉代的风。

画像砖上的车马,仍在奔跑,

穿过千年的尘埃,蹄声

震得我指尖发麻。

微子林

落叶在碑前堆积,像一封封

未拆的信。他的“仁”字,

刻得太深,渗进了树根,

每一阵风吹过,都带着

温和而坚定的回音。

张良墓

墓前的草,替他看守着

那些未说破的计谋。

微山湖的水在远处荡漾,

多像他当年运筹的棋局,

平静,却藏着万千风云。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