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海上来,浪潮奔涌,天地宽阔。黄海之滨,连云港,正乘自贸东风,奋进在新时代新征程里。对外开放是连云港鲜明的城市特质,更是这座城市穿越发展周期的核心优势。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起点、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东方门户,黄海之滨的连云港凭借“东西互济、内外联动”的独特区位,早已成为国家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关键节点。2019年,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正式挂牌(以下简称“自贸区”),赋予这座城市探索沿边沿海开放新路径、构建“一带一路”合作新高地的时代使命。
远山绵延起伏,大海深邃辽阔。六年来,在服务自贸区建设实践中,连云港分行始终锚定国家战略方向,深度践行政治性、扎实彰显人民性、持续锤炼专业性。从制度创新“破冰”到服务模式升级,从跨境金融“首单”突破到民生服务传温,把金融服务的温度揉进自贸发展的脉络,用实打实的行动回答着“如何让金融活水精准滋养开放实践”的时代命题。
△连云港“一带一路”大数据园
锚定“坐标系”
把金融根扎在开放沃土上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服务开放也是职责所在,连云港自贸区自设立起,就抢抓“一带一路”开放合作新高地的服务机遇。如何助力自贸区建设?连云港分行找准战略契合点,把自身发展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践,让金融活水精准流向开放发展的关键领域,让每一项服务都踩准区域发展的“鼓点”。
战略落地,既要抓准机遇,更要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六年来,连云港分行始终以“国之大者”的站位谋划服务,在自贸区建设关键节点留下扎实足迹。中哈物流合作基地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的首个实体项目,分行第一时间响应,迅速批复项目贷款;后续又助力企业收购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股权,让金融服务从黄海之滨延伸到中亚腹地。2019年江苏自贸区总体方案公布后,分行又率先在自贸区内成立自贸区支行,将其打造成服务开放型经济的“主阵地”和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截至目前,分行已为自贸区内超4000家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金融创新的步伐,始终紧跟国家战略的节奏,每一步突破都承载着服务大局的政治使命。而服务国家战略,从来不是“单点发力”,而是“全链条赋能”。今年以来,连云港分行持续发力,为自贸区客户办理国际贸易结算量7.74亿美元,累计投放贸易融资5.87亿元。同时聚焦航运这一区域经济重点领域,大力推广“航运直通车”,截至8月末,为34家物流企业提供了超6000万美元运费结算。此外,还围绕“放管服”改革,为某石化公司办理了省辖首笔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开立业务,依托行内平台将原本需两次往返银行的流程,简化为“一次办理、即时办结”,切实为企业减负。每一组数据、每一项服务,都是分行“把战略落地变成服务实效”的最佳注脚。
△连云港分行率先在自贸区内成立自贸区支行
聚焦“需求点”
让改革红利直达市场主体
金融工作的人民性,最终要体现在企业的便利度和群众的获得感上。在连云港分行看来,服务自贸区,关键是“懂企业、帮企业”,既立足金融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又聚焦企业急难愁盼优化服务,让改革红利真正惠及市场主体。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服务实体是金融的天职。面对自贸区近1500亿元大宗商品贸易额、24倍增长的跨境电商新业态,分行没有“一刀切”地提供服务,而是用“一产业一方案、一企业一策略”的精准服务,破解企业的“急难愁盼”。
资金周转紧、汇率波动大,是外贸企业的“老大难”。分行对症下药,优化授信审批流程,让放款速度再快一点,推出“授信+结算+避险”一体化服务,让企业既能拿到资金,又能守住“利润安全线”。更令人振奋的是,在铁路运输单证金融服务试点中,分行敢为人先,落地全球首例联合国《可转让货物单证》公约金融服务方案、FIATA电子运输单据金融服务方案——这相当于为中小外贸企业铺就了一条“国际贸易融资绿色通道”,企业负责人感慨:“中行的服务既有专业度,更懂我们的难处,有他们在,拓展海外市场更有底气!”
营商环境是“软实力”,也是“硬支撑”。为了让招商引资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分行主动“向前一步”。联合自贸区招商局、税务师事务所组建调研组,深入企业摸清“需求清单”。选派业务骨干成立专家团队,量身定制金融方案。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如积极响应江苏省及连云港市银行外汇和跨境人民币业务自律机制号召,举办“汇聚金融服务力量·激发跨境发展动能”主题宣讲会,把跨境金融政策“打包”送到企业手上,就像一场“及时雨”,把服务的便利送到了企业最需要的地方,用“金融温度”暖了市场主体的心。
△连云港自贸区支行客户经理上门为企业讲述金融服务方案
激活“动力源”
让数字金融跑赢时代节奏
专业性是金融服务自贸区的核心能力,唯有靠创新破解难题,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能。“自贸区内的企业,对效率的要求比黄金还高”,在数字化浪潮下,服务创新不能“等客上门”,必须“主动突围”。连云港分行以数字金融为突破口,用专业创新回应需求,展现金融担当。
跨境支付的“速度革命”,见证着金融科技的力量。作为承担全市近70%进口海运费结算业务的银行,分行深知传统汇款1-2个工作日到账,会影响货物通关效率。为此,分行成立“自贸区创新工作专班”,针对传统跨境支付中间环节多、到账慢、成本高的问题,建立“问题收集—研判—方案制定—跟踪落地”闭环机制。在连云港市外汇管理局支持下,分行助力自贸区某粮油企业开立人民币远期信用证1.17亿元;还为某物流企业办理服务贸易项下跨境人民币汇款,落地省辖首笔自贸区服务贸易项下汇至香港汇丰银行的多边央行货币桥跨境结算业务。这些突破,不仅是“首单”的意义,更是“效率”的革命。
所谓“金融科技”,最终要落到“让企业少跑腿、好办事”的实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是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支持的新型平台,以央行数字货币为核心,通过“点对点”交易减少中间环节,实现结算信息与资金同步转移,真正“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此前分行在较短时间内就完成数币钱包、网银功能开通等流程,落地今年全省首笔“航贸跨链货币桥”业务,实现数字人民币在跨境结算场景的运用。“以前给海外船公司付运费,总怕到账延迟影响通关,现在上午汇款下午就到,还能实时查资金状态,太方便了。”办理业务的物流企业财务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创新服务的真正价值。
△连云港分行自贸区支行员工合影
潮起海天阔,奋楫正当时。六载自贸路,连云港分行用服务书写了“风从海上来,金融润港城”的答卷。站在新起点,它将继续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初心,以“解决企业难题”为使命,在跨境金融、数字金融、普惠金融的赛道上持续发力,让金融服务的暖流,始终与自贸区的发展同频共振,为打造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开放门户与合作平台,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