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多彩资助”下乡行织密教育帮扶连心网

2025-08-19
来源: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公平政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2025年7月至8月,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组成的实践团队开展"多彩资助·共筑梦想"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支特殊的队伍以自身受助经历为纽带,将政策温度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家庭,在实践中完成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成长蜕变。

实践育人:困难学子成政策宣讲主力军

"作为国家资助政策的受益者,我更能理解这些政策对一个家庭的意义。"在铜山区汉王镇紫山村宣讲现场,2023级安全技术专业学生曾露逸正用亲身经历为村民讲解助学贷款政策。本次实践团队12名成员全部来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他们带着"以己之力,回馈社会"的初心,将政策宣讲与成长感悟深度融合。

学校创新构建"受助—感恩—回馈"实践育人模式,将政策宣讲作为困难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载体。活动前期,资助专项辅导员通过"政策解读工作坊""乡村调研培训会"等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政策要点;实践中,学生以"政策宣讲员"身份走进田间地头,用"家乡话、身边事"讲述资助政策如何改变命运。



双师协同:专业指导与安全保障双保障

为保障宣讲实效,学校构建"双师双导"支持体系:资助专项辅导员负责政策解读与沟通技巧指导,专业教师统筹活动组织与安全保障,同时联动地方教育部门、村委会提前摸排需求、搭建场地。在贾汪区马庄村宣讲现场,辅导员冯欣彤正为学生示范如何用生活案例讲解政策:"就像曾露逸同学,他通过国家助学金完成学业,现在又回来帮助更多人,这就是政策的力量。"

这种"专业指导+后勤保障"的协同机制,既确保了政策解读的精准性,又为学生提供了锤炼社会服务能力的实践平台。2024级学生郝羽涵在实践报告中写道:"当我把政策讲给李阿姨听,看到她从困惑到明白的表情,我突然明白,国家资助不仅给了我读书的机会,更让我有了帮助他人的能力。"


精准覆盖: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以前总觉得国家政策离我们很远,现在知道原来有这么多帮扶措施。"铜山区柳泉镇北村村村民在听完宣讲后感慨道。实践团队坚持靶向发力,针对乡村留守家庭多、政策知晓率低的特点,设计"家门口的政策解读""田间地头的咨询台"等特色形式,确保政策传递"零距离"。



文化桥梁:少数民族学生延伸服务触角

值得关注的是,实践团队中来自新疆、贵州等地的少数民族困难学生,在完成集中下乡任务后,也带着宣讲材料返回了家乡。他们结合民族语言与文化习俗,创新政策解读方式:新疆籍学生努尔比娅计划用维吾尔语录制政策讲解短视频,贵州籍学生则打算将政策要点融入苗族生活特色,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宣传品。

"我要让家乡的小伙伴们明白,读书改变命运不是空话。"努尔比娅握着宣传手册激动地说。这种"政策宣讲+文化适配"的模式,成为实践团延伸服务触角、深化育人成效的重要探索,也让困难学子在服务他人中进一步坚定"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



社会实践开展以来,化学工程学院已服务6个乡镇15个村落,覆盖300余户家庭,解答政策疑问500余条,学生在服务中提升沟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深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学院将持续拓展"实践育人"新路径,让资助政策宣讲成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的生动课堂,为助力教育公平贡献徐工职院力量。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