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2025年度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精神,全面落实《长三角区域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决策部署,7月8日下午,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智慧医疗发展联盟(下称“长三角智慧医疗发展联盟”)于上海仁济医院召开2025年度第二次办公会议。长三角智慧医疗发展联盟各专科联盟会长、相关负责人,以及江西、河南等地核心医疗机构代表及专家受邀参会。同时受邀参加的还有中国企业家报、医大医院、海尔集团等代表。
本次会议分为专科联盟建设、科创生态构建两大板块议题,共涉及6项具体议程。
开场环节,长三角智慧医疗发展联盟理事长朱仁明表示,长三角智慧医疗联盟成立7年来,在长三办的领导下,围绕“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为核心,以名医、名院、名企三位一体建设专科联盟,有力的推动了长三角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最近江浙沪皖卫健委联合发布了长三角卫生健康三年工作计划,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将联盟的工作从扎实推进为重点转向深入推进。
随后,在跨域医联体阶段性建设板块议题中,专科联盟会长、相关负责人依次报告并介绍了2024年以来专科联盟的工作进展,取得成果以及未来规划。
长三角肿瘤专科联盟会长、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科主任王理伟教授表示,专科联盟在过去几年里已完成多个跨域专家共识,下一步将聚焦互联网+多学科会诊平台、医疗质量监测与管理平台等建设,以此提升长三角多学科诊疗水平。长三角智慧康复专科联盟会长、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马燕红表示,将持续建设“基层智慧康复示范单位”,强化数据共享与技术协同,推动康复服务均质化。长三角眼科诊疗专科联盟会长、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周行涛表示,将继续推进院际间互联网(疑难)病例会诊平台,推动更多远程诊疗、AI助诊模式向基层覆盖。
同时,长三角脑血管病专科联盟秘书长、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副主任张永巍介绍了“医防融合”“体医融合”领域的经验与模式,并表示将通过数据一体化建设工作进一步降低长三角区域各地卒中发病率、致死致残率等,提升居民生活质量。长三角细胞形态学诊断专科联盟会长、上海第七人民医院的陆志成教授则表示要持续以标准引领诊断、区域互检互认,并拟制定《长三角细胞形态学检验互认操作指南》,统一样本采集、处理和判读标志,为检验结果互认提供技术依据。长三角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专科联盟相关负责人、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教授汪太松介绍了过去几年专科联盟在AI赋能核医学、PET/CT低剂量与快速精准成像等关键领域开展的研究,并表示专科联盟将在下阶段成立关键技术攻关联盟、建立标准化质控平台等。
长三角妇幼医学影像专科联盟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专科联盟在乳腺疾病数据库与AI研究方面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并表示将持续组织影像学会议和操作规范培训,夯实长三角妇幼医学影像的专业基础。长三角眼病防治专科联盟秘书长、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副院长陆丽娜介绍了“五中心一平台”的工作成果,并表示将推动VIMC(视觉健康智能管理中心)在更多长三角城市内落地。长三角心血管健康联盟会长、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脏外科教授范慧敏介绍了“eHOPER心健康”六位一体创新模式的运行成效,并表示将推进动脉斑块早筛中心、专病门诊等建设,推进基于互联网数字医疗的一站式慢病管理与康复工作。长三角泌尿专科联盟会长、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薛蔚强调,专科联盟成立5年来已实现了长三角泌尿外科指控中心全覆盖,多中心临床研究也已优先在专科联盟单位内落地,下阶段还将推进MDT多学科会诊服务向更多长三角区域单位开放,并将重点放在长三角泌尿外科的质量控制一体化上。
上述专科联盟在跨域医疗技术人才培养,医疗服务质控体系建设,专病早筛早防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展,未来进一步将专科联盟的影响力与价值惠及更多长三角基层医疗机构和广大患者。
智慧医疗发展与科创生态构建板块议题中,术木医疗董事长张锦景分享了“长三角智慧医疗远程ICU网络平台建设方案”,中基会数字医疗分会秘书长王继军分享“长三角智慧医疗诊疗专线建设计划”,长三角智慧医疗发展联盟执行秘书长邹臻杰介绍了联盟医学科创与成果转化相关工作。
朱仁明理事长在总结发言中强调,智慧医疗是长三角卫生健康事业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过去7年来,10个专科联盟展开了上千场培训和会议,在同质化发展已经达到了预期目标,同时也展开了大量的临床成果转化的工作。今后三年,联盟在加强自身组织建设方面的同时,将做好9个方面工作,包括:继续加强专科联盟扩容和建设,以“科普-预付-诊断-治疗-康复-健康促进”为路径完善专科全流程医疗健康服务,以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带教赋能更多基层人才,深入推进检验检查结果互认,落地跨域诊疗专线建设,征集AI医疗在长三角应用的案例,并成立长三角智慧医疗科创联盟,加强科技创新一体化的同时,开展更多“一带一路”与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