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新市集,这些“徐州出品”很亮眼

2025-07-04
来源:


在徐州“读城”行动现场,二十余家徐州老字号与创新品牌汇聚于此,开启一场焕新的遇见。

这场市集是传统匠心与当代创意的碰撞现场——从地名文创到非遗技艺,从百年老味到文博跨界,徐州的城市记忆跃然焕新。

传统建筑模型展台让我们在微缩世界里重逢徐州,这里陈列着徐州历史建筑的精密微缩模型,成为阅读城市的空间密码。


地标建筑变成黄铜书签,古建变成可以拼装的模型,AR建筑的明信片......

“行走的徐州”展台以“可携带的城市记忆”为核心概念,通过多元文创产品将徐州的历史地名、建筑符号、市井烟火转化为可触摸、可使用的日常物件,形成“阅读城市”的立体化体验空间。


彭城七里组合冰箱贴带你一次性玩转徐州八大“顶流”景点!黄楼、徐州文庙、城下城遗址博物馆、回龙窝、戏马台、饮食博物馆、徐州博物馆、云龙山,都在这套冰箱贴里“集体团建”!

每一块冰箱贴都代表着独一份的徐州文脉地标,景景相连,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彭城画卷,让彭城风情融入生活点滴。

这些设计将市井烟火转化为可触摸的日常陪伴,成为年轻人背包上的城市符号。

徐州本地现存及已消失的古建筑被复原,将这些历史建筑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公众,以此更好的宣传与弘扬徐州历史风物。

云龙让茶的杯壁手绘戏马台飞檐、户部山瓦当、快哉亭楹柱,茶汤倾注时建筑轮廓随水雾隐现。茶名取云龙山水之形,承“三让徐州”典故之魂,“让”字三声暗合徐州人重礼谦逊的待客之道。

当大家手握绘有 “云龙湖”“彭城七里” “戏马台”的杯身,建筑与街巷在方寸间形成时空对话——茶汤中的雾气蒸腾,恰似城市记忆在当代生活中的生动呼吸。

辣汤起源可溯至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州时率民抗洪,百姓捕食泛滥鳝鱼熬汤果腹,“巨野东倾淮泗满,楚人恣食黄河鱣”的诗句成为历史注脚。

△大同街两来风

1912年,刘广宗在文学巷与淮海路交汇处开设菜馆,因食客题赠“客从两面来,顾主风踊至”而得名“两来风”。

在鲜活的岁月里,两来风的老字号也成为了大家记忆中最长情的“徐州味道”。

始于1927年大同街口的“老同昌茶庄”,近百年间历经公私合营、时代变迁,始终以一片茶叶坚守徐州人的味觉记忆。

行走的徐州“彭城饱藏”系列毛绒玩具则以徐州老字号为创意形式,唤醒舌尖记忆:金丝馓子挂件可弯曲把玩,烧烤串娃娃顶着孜然味卷毛,把子肉抱枕还原肥瘦相间的纹理。

维维豆奶承载数代徐州人成长记忆,这个创立于1992年的豆奶品牌,在过去的三十余年里,凭借一杯杯香浓的豆奶,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无数国人餐桌上的常客,陪伴着一代又一代家庭度过温馨的时光。

那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维维豆奶,欢乐开怀”,曾如同一股温暖的春风,吹遍大街小巷,其经典的包装、醇厚的口感,早已深深烙印在几代人的记忆深处,成为国民品牌的典型代表。

胖王爷的蜜三刀延续宣统年木模古法,糖浆拉丝如琥珀;

绿健乳业玻璃瓶酸奶创新突破,茉莉酸奶称为新晋网红;

金维素火腿以豆蛋白仿制出肉类口感,技法四十年未变。

马庄香包将艾草、苍术、薄荷配比缝入锦囊,创新汉服禁步流苏与二十四节气香牌。



徐州泥塑捏制辣汤摊吆喝翁、云龙山挑夫等市井形象,二维码关联方言故事音频;

徐汉漆器以49道大漆工序复刻汉墓耳杯,云龙湖波纹流淌于犀皮漆茶盘。

徐州博物馆推出“徐博卷”——“层层叠叠皆风味,一卷咬开千年香”。


以汉代官职为灵感命名的“特辣都尉”“中辣司马”“微辣少侠”“无辣卫士”四种辣度卷饼,总有一款“很对胃”。售货员麻利地将荤素小菜夹到饼中,卷好,打包,贴上封泥样不干胶“食官监印”,为小小快餐增添了一道来自汉代的仪式感。


徐博馆藏文物“集体打工”,看舞俑化身“仙女打工”,裙摆飞扬都是职场拼搏的姿态;陶俑组“听说CP”、金缕玉衣捧碗狂炫......千年文物治愈“打工魂”。

老字号焕新,让沉淀的匠心在烟火气中绽放新彩,为徐州注入了一股看得见、摸得着的传承创新活力,成为彭城一道可触可感的靓丽风景。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