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四月,玉兰花开遍港城大街小巷,金镶玉竹开始抽新芽猛拔节。满溢的盎然春意,恰似一幅生机勃勃的奋斗图景,既给人带来奋斗的希望,又赋予人前行的力量。
作为省辖复建最早的分支机构,2025年4月1日,连云港分行迎来了51岁生日。51年来,连云港分行在主动融入地区发展中,积极发挥长期经营外汇业务的独特优势,守正创新做好“五篇大文章”,连续多年走在了市场前列。一个个奋勇争先的镜头、一张张饱含汗水的面庞、一帧帧争做先锋的剪影,共同勾勒出“实干兴行”的工笔画。
赓续科技金融星火
照亮科创发展征途
产因港而聚,港因产而兴。连云港作为连接内陆与海洋的重要枢纽,在改革开放初期,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承担起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与技术的重任。1980年,连云港分行积极响应国家《根据使用国内配套设备贷款计划的通知》,为空压机、冷冻机等设备引进提供项目贷款。设备升级后,本地生产的柠檬酸、毛浴巾等商品凭借过硬品质进军海外市场,蹚出了一条开放发展之路。
△90年代初期,设备升级后的生产车间呈现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此举是早期助力企业技术发展,探索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的关键一步,既推动企业技术升级、产品出海,也为分行积累了服务经验。退休员工李康回忆道:“那时候,我们频繁深入企业一线,少则三四次,多则十几次,凭借专业和热忱赢得了诸多企业的信赖。”
经过岁月的磨砺,连云港众多科技型企业不断成长,产业集聚发展迸发澎湃动力。分行始终一路相伴,为科创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省行“岗位建功先锋”的获得者开发区支行谢苏超传承着前辈们务实敬业的传统,深耕新材料、新医药等产业服务,在实践中攒经验、探新路。谈及传承,他常说:“老一辈的奋斗故事,时刻激励着我奋勇前进,做精做深科技金融是我义不容辞的使命。”在诸多像谢苏超一样的先锋的共同努力下,分行已为超300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超80亿元的信贷支持。硬核的数据,不仅有力推动了区域内科技企业的蓬勃发展,也厚实了高质量发展的家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从早期大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助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到如今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分行始终将科技金融工作作为服务实体经济和推动自身改革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就是干,只要用心用力,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也将会有更多的实践在此书写。
绘就绿色金融长卷
共赏港城绿水青山
连云港,这座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的城市。不仅拥有耕海图强的城市精神,更谱写着港、产、城、人相融共生的壮美山海交响。平川高山与大海相依,河湖丘陵同滩涂并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出丰富的海洋水产品,成为城市发展的深厚根基。
一直以来,对虾作为连云港的“拳头产品”,凭借鲜美滋味在国际市场上备受青睐。早在1979年,连云港分行就捕捉到海洋产业的发展潜力,为1600亩养虾池基建计划对外商开出信用担保函,助力产业顺利起步。1982年,又投入20万美元第一类特种外汇贷款,解决养殖对虾基建配套设施难题。1985年,供应收购资金4200万元,推动海鲜贸易持续繁荣。如今,借助电商经济东风,连云港特色海鲜走进千家万户。
△客户经理走访渔民码头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眼下,海洋经济作为绿色经济的重要形态,为连云港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省行“岗位建功先锋”获得者核电站支行王雪莲自1988年踏上工作岗位,便深受“双增双节”理念的熏陶,勤俭节约、绿色环保的理念如同一颗生命力顽强的种子,在她心底深深扎根,此后贯穿于她的整个职业生涯。多年来,王雪莲参与了众多绿色项目服务。从早期对虾养殖贸易,到田湾核电站建设,她见证并参与了绿色发展给这座城市带来的蝶变。今年4月,王雪莲告别了奋斗多年的岗位。回顾职业生涯,她感慨万分:“从田湾核电站的建设,到苏北第一抽水蓄能项目落地,再到全国最大滩涂光伏项目推进,中行始终深度参与,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这段经历让我的职业生涯无比充实。”
△田湾核电站一隅
以行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从海上云台极目远眺,百里海湾、青山入城、绿水环绕、美丽田园,从过去支持海洋贸易的绿色发展,到如今构建全方位的绿色金融布局,连云港分行长期深耕绿色金融,结出了累累硕果。这些硕果不仅是数字的跃升,更是向新而行的底气。
搭建普惠金融桥梁
激发多元发展活力
“普”百业兴旺,“惠”万家灯火。普惠金融一端系着百姓生活、企业经营,一端连着经济发展的大棋局。时光回溯到1985年,中外合资企业蓬勃兴起。连云港分行紧跟政策,迅速为5家运营中的企业发放237万美元外汇贷款。同时,积极融入资金市场,参与河南、浙江等四省12个资金市场活动,累计拆入及内部调剂资金3.3亿元,支持企业发展。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一直是分行努力的方向。省行“岗位建功先锋”获得者分行营业部蔡海林回忆:“90年代初,我们每日将资金动态精心绘制成‘人民币贷款、企业各项存款、人民币存款’升降示意图,戏称之‘心电图’。借助这张‘心电图’,分行主动与客户单位协作,灵活调度资金、适时偿还拆借,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这张“心电图”,见证着早期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的历程。
普惠金融,不仅是业务,更是责任。从过去支持中外合资、外贸企业,到主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再到现在完善“条、块、链”批量拓客模式,提升线上获客能力,兼顾发展质量与效率,连云港分行一直在行动。在享有“世界水晶之都”美誉的东海县,水晶工艺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营主体超5000家,带动5万余人就业。立足地方资源禀赋,连云港分行又瞄准这一发展机遇,在一次次调研、一份份数据、一项项创新中找到了解锁普惠金融发展的金钥匙,相继推出“水晶贷”“渔船贷”“豆丹贷”等定制化产品,精准触达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商户王女士便是“水晶贷”的受益者,纯信用无抵押的模式,让她的水晶直播生意愈发红火。
△客户经理走访“水晶贷”服务商户
普惠金融要雪中送炭、服务民生。而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成为了人民性在金融工作中的生动体现。连云港分行推出丰富的普惠产品,服务地方特色产业,信贷支持超130亿元,“一县一策”“一县一品”“一县多品”在不断实践中有了更多新的内涵。这份敢闯敢试的实践,成为了“人民性”的具体落实举措,每当收获着发展的甘甜,搭建的那座与企业“双向奔赴”的桥梁,便显得更加重要。
筑牢养老金融港湾
托举晚年幸福暖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关怀老年人福祉,始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在金融服务中,银行网点作为连接客户的关键纽带,不仅承担着业务办理功能,更是传递人文关怀、谱写养老金融新篇的前沿阵地。连云港分行始终秉持着“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将服务温度融入点滴言行,持续探索养老金融服务新路径。
△80年代分行网点营业工作场景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连云港分行敏锐洞察到老年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在辖内网点推出“五赛五比”服务标准,全方位提升服务质效。1986年7月1日,墟沟、海州(原新浦)两地网点按期开办人民币储蓄和华侨人民币储蓄业务。考虑到老年客户出行和办理业务的特点,分行特意安排专人帮助老年客户办理业务。营业当天,便开立各类储蓄账户421户。随后,分行举办有奖储蓄活动,吸引了众多客户前来。省行“岗位建功先锋”获得者灌南支行马明彼时还是一名柜员,他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许多爷爷奶奶在中奖后喜笑颜开,对网点服务赞不绝口。
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连云港分行以“干事创业十条理念”为指引,将养老金融服务做深、做细、做实,网点内爱心窗口、专座随处可见,老花镜、血压仪等助老设备一应俱全,“中银公益驿站”为老年客户和户外劳动者提供饮水、充电、休息等服务。马明扎根基层一线,凭借对老年群体需求的理解,在省行“岗位建功先锋”机制助力下获得晋升,工作干劲十足。他积极构建服务联盟,组建先锋服务小分队,深入社区、养老院开展服务,以细致入微的关怀为养老金融开拓出全新的合作模式。2024年,灌南支行营业部荣获总行级“万马奔腾”养老服务特色发展奖,全国排名第一,这个第一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认可,更是对分行养老金融发展的肯定。
△深入社区开展金融知识普及
金融服务有温度,托起幸福“夕阳红”。从夯实基础服务,到构建全面的养老金融体系,再到在全市率先投放养老机构贷款,连云港分行稳扎稳打,聚焦服务细节,布局迅疾、落子有力,一项项服务举措为发展蓄能,一步步行动为信心加码,为养老金融事业发展留下更多“温暖瞬间”。
扬起数字金融风帆
驶向高效服务蓝海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创新与效率,始终是驱动金融行业前行的核心动力。回溯1977年,科技初兴,电子计算机与复印机尚属新奇事物。当时,陇海线上安徽、山西等地商品汇聚连云港,转出口业务繁忙,信用证转入比例居高不下。
机遇大于挑战,办法多于困难。为确保信用证正副本内容一致,连云港分行购置计算机与复印机,成为当地较早运用电子计算机的商业银行,大幅提升工作效率。1977年分行申请配备摩托车,往返主城区与墟沟,传递国内外邮电、票据和牌价。在尚未铺设柏油马路的岁月里,20多公里的路程,每逢雨天便泥泞难行。但分行员工怀着“效率就是生产力,是金融服务生命线”的坚定信念,无惧风雨,早出晚归。
如今,数字经济浪潮汹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成为新质生产力崛起的重要驱动力,金融业格局被深刻重塑。省行“岗位建功先锋”获得者核电站支行徐丹感慨:“过去,外汇牌价、票据靠摩托车传递,耗时又有风险;现在,资本项目数字化业务全流程线上操作,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曾经,铁路运单受国际贸易规则限制无法背书转让,如今自贸试验区政策释放红利,电子运输单据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与便利,多项全球首发彰显基层银行的创新能力。”
△连云港分行现代智能化服务网点
数字技术为金融服务赋能,产生“1 + 1>2”的效应。连云港分行从依靠人力和简单交通工具提升效率,到借助数字技术实现金融服务的华丽转身,既是数字金融发展的见证者,更是深度参与者。在对客服务中,分行运用行业码商超消费等系统,提升服务体验;在基层减负上,开发ATM集中清机智能通等,数字金融的每一个小变化,都带来了发展的大改变。
打头阵 勇争先
走在前 作示范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发展的过程是辛勤劳动的过程,也是薪火相传、接续奋斗的过程,更是改革创新、突破继往的过程。回望五十一载历程,诠释着发展的多维模样。如今,连云港分行紧跟总省行、地方政府工作部署,用一如既往的勇气、智慧与力量奋力前行,在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中打头阵、勇争先、走在前、作示范,将信心的力量、奋进的汗水、梦想的足迹,刻印在黄海之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