镌刻古韵铸品格——徐州市侯集实小以地域传统文化育人之路

2025-03-21
来源:侯集实小

在教育创新的时代潮流中,徐州市侯集实验小学的《徐州汉印》特色课程独树一帜,以其别出心裁的设计与实践,为传统文化教育注入全新活力,成为传承与创新地域文化的典范。

溯源创新起点:古老汉印与现代教育的激情碰撞

徐州,两汉文化的摇篮,汉印作为其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智慧。侯集实验小学敏锐洞察到汉印蕴含的巨大教育价值,大胆迈出创新步伐。早在多年前,学校便成立了篆刻兴趣小组,这一星星之火,在不断探索中渐成燎原之势。从最初简单的兴趣培养,到如今系统且创新的特色课程,学校将古老的汉印艺术与现代教育理念深度融合。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技法传授,而是深挖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将历史、艺术、人文等多学科知识巧妙融入其中,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教育之旅。

创新育人理念:以印为媒,塑造多元素养

《徐州汉印》课程秉持着 “印铸品格,篆悦人生” 的创新育人理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每一次镌刻,都是一次对专注力与耐心的考验,培养学生 “专心专注、坚持坚韧” 的品质。例如,在处理复杂印稿时,学生需长时间保持高度集中,克服刻刀运行中的种种困难,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艺术技能,更锤炼了他们面对挑战时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课程注重引导学生从汉印的布局、文字演变中汲取灵感,激发创新思维。学生们在理解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现代元素融入作品,实现从传统文化传承者到创新者的角色转变,全方位塑造学生的综合素养。

革新课程体系:构建多维融合的学习架构

学校精心构建了一套极具创新性的课程体系。以 “文化浸润、技能提升、创意拓展” 为设计思路,打造了多维度融合的课程模块。在 “文化溯源” 模块,学生穿越历史长河,探寻汉印的起源、发展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意义,拓宽文化视野;“技能精研” 模块聚焦篆刻技法,从基础的握刀姿势、线条刻画到复杂的印面布局,通过专业指导与实践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精湛技艺;“创意实践” 模块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将汉印与现代生活、艺术形式相结合,设计制作出如汉印风格的文创产品、数字艺术作品等。这种模块化、进阶式且融合多学科知识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全面且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创新教学模式:打造沉浸式、互动性课堂

在教学模式上,《徐州汉印》课程开创了“创设真情境 - 探究真学习 - 应用真迁移”的 “三真” 教学模式。教师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如模拟古代印章制作工坊、举办汉印主题展览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汉印文化魅力。在情境中,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如 “如何通过刀法表现汉印的古朴质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寻求答案。实践环节中,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动手创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作品。作品完成后,通过师生互评、线上展示等多元反馈方式,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优势与不足,不断改进。此外,学校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线上教学平台,学生可随时随地观看教学视频、提交作品、参与互动交流,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无缝对接。

拓展实施路径:全方位构建文化育人生态圈

为让《徐州汉印》课程惠及更多学生,学校拓展了多元化的实施路径。在校内,建设了专业的金石工坊,配备先进的雕刻设备、丰富的印石材料以及大量的汉印文物复制品,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同时,打造校园汉印文化景观,如汉印主题雕塑、篆刻文化长廊等,让校园处处洋溢着汉印文化气息,形成沉浸式的文化育人氛围。在校外,学校与博物馆、艺术馆等文化机构合作,开展研学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珍贵的汉印文物,聆听专家讲解,拓宽文化视野。此外,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如举办汉印文化节、参加国内外篆刻比赛等,提升学生的文化影响力与自信心。通过家校合作,开展亲子篆刻活动,将汉印文化延伸至家庭,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育人生态圈。

收获创新硕果:点亮学生成长与文化传承之路

经过多年的创新实践,《徐州汉印》特色课程取得了丰硕成果。2022 年,成功荣获徐州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3 年,获评江苏省中小学 “一校一品” 优秀党建品牌;2024年,又被评为徐州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先进学校。学生们在各级各类篆刻比赛中屡获佳绩,作品在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中广受赞誉。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在课程学习中,不仅掌握了精湛的篆刻技艺,更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热爱与传承责任感。他们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以及文化自信得到显著提升。学校的课程经验也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吸引了众多学校前来交流学习,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

徐州市侯集实验小学的《徐州汉印》特色课程,以创新为笔,以文化为墨,在学生的成长画卷上镌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让古老的汉印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更为培养具有文化底蕴、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传统文化教育创新发展的闪耀灯塔。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