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庄有个“人民广场警务站”

2024-12-19
来源:

徐州老的三大广场:东站广场、古彭广场、段庄广场,20年前扩建淮海路时,改了新名字,分别叫:淮海广场、彭城广场和人民广场。新名字虽已叫了多年,可许多徐州人仍旧习惯称呼这三大广场的老名字,也许是时间久了感情深的缘故吧。

淮海路和二环西路交叉口的东北角,就是老的段庄广场,也就是现在的人民广场。以这个广场为中心,这附近的一片区域就是段庄。徐州市公安局泉山分局巡特警大队人民广场警务站,就坐落在人民广场的西侧。别看这警务室不大,甚至可以用微型来形容,它的名气可不小,尤其是在这一片老百姓的心目中,人民广场警务站的牌子,那叫得真是一个当当响。

人民广场警务站,不过是个10来平方米的小屋,也只有七八位民警和20来位辅警,但他们管辖的范围可不小。东自西安路,南到湖北路,西至西三环,北到黄河南路,都是他们的出警处警范围。这一片区域在徐州主城区中占了相当大的面积。

人民广场警务站对应段庄、西关、和平三个派出所。在这个区域内,机关、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和综合商业体众多,新老小区交错,人员稠密。又因地处西三环城郊结合部,流动人口很多,情况十分复杂。

小小的警务站,每天24小时四班三运转,时刻守护着这一方区域的百姓平安。站里的灯光每天从夜幕降临开启,彻夜亮到天明。灯光下不仅是民辅警忙碌的身影,更给夜间寻求帮助的人们带来安全和依靠。

人民广场警务站是泉山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四个警务站之一,同时也是巡处一体化改革急先锋中的一员。

警务站赋予全量接警后,每天接处警情30余件,年累计接处警情1万余件。各种求助、纠纷、扰民、醉酒、走失、丢失、独居老人突发疾病和跌倒等情况,不一而足。

每一件事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置,都有可能进一步演化为更大的问题,甚至出现生命的危险。用警务站警员的话来说就是,他们不是在出警处置警情,就是在出警的路上。

想安静地坐下来休息一会儿,轻松地抽上一支烟,喝上一杯茶,那简直是不可能的奢望。警务站内,电话铃声随时会响起,接处警平台时时会接到立即出警的指令。

人民广场警务站的两辆警车,昼夜不停,时刻在区域内处警奔忙和街面巡逻。老百姓时时都能感受到警察就在我身边,保我平安,让我心安。

警务站快速出警,一分钟、三分钟、五分钟即可到达现场并进行处置,这极大的缓解了派出所的压力。不仅为民解忧助困,更为做好基础防范、发现案件线索、预防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快出警、快处警,处接率高达90%以上,大大小小,桩桩件件,都事关百姓的切身利益。难怪老百姓见了这些警察觉得格外亲,一声声亲切的招呼,一句句暖心的叮嘱,都体现着深厚的警民鱼水情。

一次,一位85岁的居家老人不慎在家中摔倒,子女们打电话怎么也联系不上老人,一时又赶不回来,真是心急如焚。无奈,他们报警拨打了110求助。警务站接警后,民警火速赶往老人家中,果断破门而入,及时救起跌倒在浴室地上的老人,并将其立刻送医,使得老人转危为安。事后民警得知,获救老人当年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戎马一生并立下赫赫战功。

警务站里的民警大多都是复转军人,骨子里就有着军人的情结。独居偶发意外的这位老人的经历,让民警思考良多。此后,但凡是遇到类似的救助独居老年人警情,民警总会多留意几分。险情排除之后,警务站把信息汇总,民警时不时上门探望,留下应急电话,和家人沟通后续情况,把关爱老人的工作,做到了极致。

类似这样的救助独居老人险情的状况,警务站还有许多次。

老年人出门,因年龄大,记忆力不好,常常会找不回家。

一次,一位72岁老大爷从宣武市场附近住地出门,竟稀里糊涂的一直走到了矿务局附近,酷暑天气,紧张、焦急、恐惧,让老人身心疲惫,甚至有些神情恍惚。

警务站的巡逻人员及时敏锐地发现了老人的异常,一边马上给老人补水,一边给他进行避暑降温,同时调取沿路监控,通过老人行走的轨迹,及时找到了他的出发地。当时家人发现老人走失,正手足无措,焦急万分,老人平安归来,真是喜从天降。那一句真诚的:“谢谢警察同志!”,真的是从心里发出的!

入夜,当许多人进入甜美梦乡的时候,警务站的民警却分外忙碌。据统计,夜间接警出警频次,有时甚至高于白天。而在夜间出现警情来求助的往往情况更加复杂,有时还五花八门。

一对同居的男女,都不愿意支付房东的房租费。大半夜的,发生激烈的争吵,差一步就大动干戈,扰得左邻右舍不得安睡,邻居们不得已选择了报警。民警深更半夜火速赶到现场,先有效地及时制止了他们的大声争吵,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耐心疏导。经过反复劝说,男方最终承诺,第二天主动支付房东的房租费,想做出像个男人的样子来。

有时这种事情,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可又不解决不行。

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可生活中往往有些邻居并不友好,这最让人闹心。

在黄河新村小区内,一户一楼的住户房屋漏水,再大一点儿,就要水漫金山了。而楼上的住户却不承认自己家的水管有问题,也不让进门查看漏水点,双方僵持不下,火药味十足,激战一触即发。

警务站接警后,民警迅速赶到现场,义正词严地讲明利害:问题的出现,也许是非人为的偶然,但出现了问题不积极解决问题,推卸责任,或因此而造成问题的扩大,乃至形成不可挽回的更大经济损失,则为主观故意,性质就不一样了,那是逃避不了制裁的。

经过民警的一番说教,蛮横的邻居终于不再胡搅蛮缠,同意寻找漏点堵水。

民警快速处置,既解决了问题,又有效化解了矛盾升级。对这一类事情,看似不大,危害却不小。咱们的警察说:不但要解决好具体问题,更要树立正气!

有些事,说起来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实在离谱,可又偏偏发生在现实生活中。

一位近50岁的张姓女士,网恋上一位从未谋面的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此时,她已落入对方精心设计的陷阱和圈套。然而她竟痴心的要把自己半辈子积攒的40万元积蓄打入对方的账户。银行发现了这一端倪,及时报警。民警立即赶到现场,努力劝说阻止,讲解网络诈骗的危险危害,让她赶紧醒悟过来。而这位张女士竟鬼迷心窍,油盐不进,反而情绪激动,恶语相向,嘲讽攻击执法民警,不仅执意要向对方汇款,而且还打电话投诉民警。是责任心,使命感,为百姓负责的精神,让民警坚持到底,经过一天一夜耐心细致的劝说,这位妇女终于幡然醒悟,最终避免了40万元的财产损失。

民警处理警情,还有打架斗殴、夫妻矛盾,动手打闹等情况。现场处置这种情况时,双方当事人往往情绪激动,场面掌控难度大,民警置身其中,危险系数高。即便如此,我们的民警毫不退缩,断喝、控场、法律宣传、带离.......一套规范执法动作,行云流水,化解于无形。处置民警的辛苦付出,既打击了违法犯罪,又维护了社会和谐安定。

十一

在市局组织的演讲比赛中,巡特警大队讲述的故事是:“老杨”快跑。老杨是谁?老杨叫杨咏,因为从警时间长,工作认真负责,大家都尊称他为老杨。故事讲述的是民警杨咏接处警过程中,同时接到两起警情,上一件还没处理完,下一个又催得紧。在快速妥善处理好第一件事情后,他火速赶往下一个处置点。由于个头高,现场出入口的门框矮,头“嘭”的一声重重撞到了门框上。然而,警情就是命令,他心中只着急赶路,自己竟没有一丝一毫察觉。当他急匆匆赶到下一个报警点时,报警群众看到一个头部鲜血直流的警察,都吓了一大跳。

警情快接快处,提高群众的满意度,是巡处一体化改革的要求,也是民警工作质态。其实,人民广场警务站其他民警也都像杨咏一样,时刻心系群众安危,装着咱百姓的冷暖,个个都是好样的。

不用我多说,群众赠送的一面面锦旗,就是最好的诠释。我仔细数了数,警务站柜子里整齐摆放的旗子足足有26面,都是近年来老百姓送的。

“为啥这些锦旗不挂出来呢?”我不解地问,站长许发泉平静地回答我:大家不愿意把旗子摆出来,都谦虚。其实,旗子放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民群众对民警的认可,对我们工作的满意,有了这些,民警们就满足了,百姓心中的点赞最能给与我们激情和动力。

十二

这次作家进警营采风创作活动很好,让我有机会走进警务站,近距离地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

在人民广场警务站采访时,民警给我讲述着这一切显得很平静,而我却被时常感染感动着。民警们虽然没有做出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这种心中装着人民百姓,为一方百姓解困保平安,又是多么的让人尊敬和不平凡。

“做人民警察就要为人民做事!”,他们这朴实的话语,透露出的是坚毅、果敢和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采访结束了,我即将离开的时候,恰遇出警刚回站里的民警蒋敏和范鸿智,他俩警容严整,浑身透出几分英武。已是初冬,天很冷了,可他们的额头上却因忙碌沁出细密的汗珠,看了着实让人心疼。

他们不是一个人,几个人,而是一群人,一支队伍。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泉山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这个平凡、普通而光辉的群体形象,我们看到了“公安姓公”,“民警姓民”,让百姓放心、让人民满意的生动写照。

当兵时,他们是最可爱的人,现在当警察,他们同样赢得了百姓的爱戴与尊敬。

当我问到他俩选择警察这一职业有什么最大感受的时候,他们竟不约而同地回答:自豪!人民警察为人民,有机会做一名人民警察,为人民服务,自己感到无尚的光荣!

我又追问了一句,选择了警察这一职业,会有些什么遗憾吗?两个气宇轩昂铁骨铮铮的汉子,低下了头说,心中真的是愧对妻子、孩子和家中的老人,对他们的照顾,实在是太少了。说这话时,从他们的眼眸中,我真切地看到了铁骨柔情!

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再来的,人民广场警务站。我要坐下来,好好听听你们的故事!

这次采访,不虚此行。

人民警察,向你们致敬!

文/李传明

作者简介:

李传明,主任播音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徐州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导演,徐州市朗诵艺术协会会长,获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电视星光奖。

散文作家,徐州市泉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获“晨报文学奖”,获评“最受网友喜爱的徐州十佳人气青年作家”,发表大量散文作品,文风朴实,生动感人,作品收入《徐州作家作品选》,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