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江苏方志大讲堂暨徐州方志大讲堂《千年文脉耀彭城》讲座在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此次大讲堂活动由江苏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主办,徐州市史志办公室、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市两汉文化研究会承办。江苏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左健伟,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两汉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君超,徐州市史志办党组书记、主任艾新建,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张军等共同出席了大讲堂活动。
大讲堂上,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燕宪俊作了《千年文脉耀彭城——徐州中轴线的文化解读》讲座。讲座中就徐州中轴线上的汉代采石场、土山汉墓等两汉文化遗址,多次引用徐州两汉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部长夏凯晨和两汉文化研究会会员张瑾的文章,加以论证徐州“汉风”地域文化特质,引来现场热烈反响。
大讲堂讲座结束后,现场还举行了徐州市史志办公室赠书仪式。
11月21日,江苏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左健伟主任一行又莅临徐州市两汉文化研究会指导工作,与两汉文化专家进行深入调研与座谈,共同探讨两汉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李君超会长代表两汉文化研究会热烈欢迎省方志办一行,表示此次调研不仅彰显了江苏省对地方历史文化的高度重视,也必将进一步推动了徐州两汉文化的研究与传播。
座谈会上,左健伟主任首先听取了李君超会长的详细介绍,深入了解了徐州作为两汉文化发源地的历史背景、文化遗产、研究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其中,李会长重点介绍了11月9日召开的两汉文化学术交流会上的成果:两汉文化资源对徐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徐州西汉楚王墓群的年代序列及墓主断定以及汉玉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两汉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部长夏凯晨,徐州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所长、两汉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副部长刘照建,《两汉文化》杂志编辑部副部长刘玉芝,两汉文化研究会展览交流部副部长陈钊等专家,就这些成果的论证论据作了汇报,认为从徐州楚王陵等汉墓出土的汉玉来看,无论是数量还是精美程度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绝无仅有的,这已经成为业界共识,所以,汉玉完全有资格成为继汉墓、汉俑、汉画像石徐州“汉代三绝”后的第四绝。各位专家还围绕两汉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与见解。现场气氛热烈而深入。
左健伟主任对徐州市两汉文化研究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钦佩研究会同志们的无私奉献。他指出,徐州作为两汉文化的核心区域,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深厚的研究底蕴。省方志办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徐州两汉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工作,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他指出,两汉文化不仅是徐州的也是江苏的、全国的。江苏有许多文化,但最具代表性的还是江南文化(吴文化)和两汉文化,也就是“吴韵汉风”。史志办是研究各种文献工作的,今后考古要与文献结合,才能相得益彰。徐州有3000座汉墓,省方志办可以与两汉文化研究会合作,推进完成汉墓墓志的工作。
当听到在两汉文化研究会组织的学术交流会上专家提出狮子山楚王陵墓主为第一代楚王刘交的观点时,左健伟主任认为这是一个重大进程,值得深入研究,表示回南京后将重点宣传这些两汉文化遗产的最新研究成果,把12座楚王陵断代和排序作为专题学术成果在省方志办刊物上介绍;在省“方志江苏”大讲堂栏目对徐州“汉玉”做专题讲座推出。他强调,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重视文化建设,习总书记对文化建设有很多重要指示,我们要抓住机遇,努力把徐州两汉文化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李君超会长对省方志办的关心关怀表示衷心感谢。他说,省方志办左主任讲话高屋建瓴,从大的方面为徐州两汉文化研究进行了谋划,指出了方向,下一步我们要逐步落实。省方志办此次调研座谈,不仅为徐州两汉文化研究会带来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和发展机遇,也为两汉文化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我们期待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汉文化将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在徐期间,省方志办一行还调研参观了小孤山汉墓、龟山汉墓、土山汉墓等两汉文化遗迹。
江苏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研究室(信息处)副处长王魁诗,江苏省方志馆副馆长沈萌溦,江苏省方志馆助理馆员张一哲,徐州市史志办党组书记、主任艾新建,徐州市史志办二级调研员邢艳玲,徐州市史志办秘书处处长王文英出席活动。
徐州市文联原副主席、两汉文化研究会新媒体编辑部部长王成奇以及研究会部门负责人黄晓一、朱松岭、张子文、朱永平等参加活动。
文字:朱松岭 图片/视频:王成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