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宋人范宽之势,亦得李可染大师之魂
——评山水画大家孙茂祥
文_王华超
前不久,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民生周刊》官网推出对山水画大家孙茂祥的专访,题为《孙茂祥:翻书万卷 行程万里》。出人意外的是,一向讷于言辞的孙茂祥,却在大媒体的采访镜头前一改往常而从容不迫,侃侃而谈如行云流水。节目播出后,24小时的点击量达到近20万,这其中山东的读者最多,其次是上海、江苏的读者,还有日本、美国、新加坡、韩国等七八个国家的艺术爱好者,这让熟悉他的人也感到非常惊奇。
奇迹的发生并非偶然。去年6月份,《大家之路•孙茂祥画集》隆重推出时,就有人撰文赞美孙茂祥“一直走在向大师学习的道路上”。孙茂祥少年时对家乡走出的艺术大师李可染非常仰慕,即坚定学画之念。青年时经欧阳南荪介绍拜李可染为师,迄今已有40余年,一直走在向大师学习的路上。向大师学习,师其心而非师其迹,学其神而非摹其形,悟其道而非止于技。西方风景画主要是表现实景,而中国山水画则被赋予了更多思想。中国文化讲究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所谓的宗某派、某家,最直接的是学图式,高级的是学笔墨。更高一级的则是学审美意境。影响深远的画家,不仅能创造出自己独有的图式和笔墨语言,更重要的是能创造出审美意境。在这个问题上,孙茂祥表现得非常清醒和理性,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可贵的品质。
一直走在向大师学习的路上,孙茂祥从艺几十年来,特别是退休后的六年来,孙茂祥在主题性创作方面的成果尤为注目,如颂扬革命传统和斗争精神的力作《屹立》《香山叶正红》《韶山写生》《重上井冈山》《英雄山岗》《壮哉大别山》《太行浩气》《延水长流》《万众瞩目清凉山》《杨家岭畔指航程》《淮海曙光》;如歌颂新时代新生活的新作《鹤鸣金沙》《天堑新通途》《东方既白》《换了人间》《高峡出平湖》《云台山新姿》《紫气东来气象新》《秋意浓浓梁家河》《大江来自万壑中》《千山红树万山云》《黄河之水天上来》《鼎立抗疫直与天地争光辉》等,大都在读者中引起过强烈的震撼和反响。
《鹤鸣金沙》是孙茂祥献给新时代、献给白鹤滩水电站的激扬赞歌。建立在长江之上的白鹤滩水电站,被海外媒体称为“划时代的奇迹”,“中国自长城以来最宏伟的工程”。孙茂祥的这样一幅作品出现在2023年5月的一次大型展览上,作品尺幅长210cm,宽192cm,在众多展览作品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有学者评价孙茂祥的新作《鹤鸣金沙》,“既展示出孙茂祥扎实深厚的传统功力,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豪放中有严谨,严整中又挥洒自然,充分展现出个人极高的艺术修养。”
孙茂祥的另一幅作品《鼎力抗疫》产生在艰苦的抗疫斗争中,是他的激情奔放之作,直至现在回忆起创作过程仍心潮澎湃。全民战疫期间,作为山水画家的孙茂祥该如何表现抗疫主题,曾苦思数日仍未得眼前一亮的构思突破,是火神山、雷神山的“神速”建成,让他感受到共克时艰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这就有了画面上的朱砂点染,似山非山、似火非火的火神山背景,这就有了大鼎居中,直与天地争光辉的辉煌画面!画面上还有黄鹤楼,泰山,长城,上海的东方明珠,可亲可敬的白衣战士……《鼎力抗疫直与天地争光辉》经徐州日报传媒和中国书画报发布后,迅速传遍网络,赢得热捧和点赞,让孙茂祥颇感欣慰。钟情主题性创作和精品创作,是一个艺术家的重大使命和责任。“直与天地争光辉”的创作“壮语”,让孙茂祥站在了艺术更高处。艺术创作是高层次、创造性的精神劳动,离不开创作者的天分、灵感、灵气、才气,离不开艺术家腾飞的想象和高超的技巧,但这些必须与博大的历史文化和广袤的现实人生紧密结合时,才能产生大气磅礴的作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象,而艺术则是人与时代的风云际会。
美术创作要有时代感,应是守正与创新同在,传统与现代并存。中国文化具有鲜明的“诗性”特点,中国艺术同样具有诗性传统。这种诗性传统体现在美术创作中,是自然、抒情、写意的交融,是博大气象和深远意境的交织。中国书画体现着中国哲学的审美理想,蕴含着独特的文化精神,建构了以线条为主的造型体系。追求天人合一、澄怀观道的境界。这些中国艺术的独特内质,也是当代美术创作创新创造之源。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资深教授、时任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的范保文品评孙茂祥的山水“得宋人范宽之势,得近人李可染之魂,画面气势磅礴,笔力挺拔,布局奇巧而丰茂,给人耐看且情意深沉之感。”时任中央美院教授、中国画研究院院长的李可染,30多年前称道孙茂祥的画“进步很快,画面比较整体,用笔也显得比较慢了,沉着了。画面用墨浑润,中远景画得不错,苍苍茫茫的,有点石谿和宾虹老师的感觉了。画面构图大气,这很难得,要知道你有多大胸怀,就能画出多大的画,主要是靠内涵。今后要多学宋元几大家的作品,一定要用功打进去,结合写生,要有自己的想法。20年后你将会成为一位很有成就的画家。”
上海中国画院顾问韩天衡20多年前评价孙茂祥的画:传统基础非常扎实,细而不纤,粗而不犷,而且个人风格明显,笔下既有李可染先生的沉雄浑厚,又有宋文治先生的生动秀滋。茂祥属北人却有南方画派之韵味,实属不易……茂祥画家属鸡,乙酉本命年,遂书“雄冠天下”四字为赠。张仃则说孙茂祥“用笔像黄宾虹老师”,龙瑞则称孙茂祥“多取大山大水入画,有至刚至大至远之气,浑朴、壮阔之境已露端倪,如辅以笔墨精神之义理,必成大器。”程大利则赞扬“茂祥颇得师牛堂精髓,踏实、严谨、沉着,再加上执着,在此基础上修为、积累定可成大器。”名家的大气与大器之说,给予孙茂祥莫大的鞭策!
美术学博士徐沛君评价孙茂祥的山水,远观有势,近察有质,艺术特色非常鲜明。这位艺术家的创作取材很宽泛:北方的崇山峻岭、黄土高坡;南国的湖光秀色,小桥溪岸,都被他纳入画幅之中。不过,或许是性格秉性使然,他尤其擅于写境界宽阔的大山大水,给人阳刚大气,浑朴苍茫之感。孙茂祥作画,落笔大胆肯定而多变,时常用点线交织的手法写景,走笔辗转腾挪,笔下的岩石斑驳错落,林木萧森郁茂,引人入胜。这位艺术家的创作态度十分虔诚,他从不用潦草之笔糊弄观者,也不用某些程式化的图式敷衍收藏家,更不屑用某些“特殊技法”来哗众取宠。
中国画重在立意,这主要体现在师古人与师造化的过程中。孙茂祥在坚持学习研究传统绘画技巧,面对自然山水大量写生的基础上,力图从中国画的文化立场考虑创作问题,执着于笔墨的内美,把内心的感受通过丰富、深刻的笔墨语言呈现出来,进而展现出山川的灵魂和生命的内在律动。艺术家对自然的体察,是“以诗人之眼观物”,则眼中之物亦非自然之物,更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寄托了创作者的情感。因此,一个艺术家的胸次学养、天性人品决定了他对自然之大美进行观照与体悟的深浅。中国绘画艺术的创作过程,首要的就是画家对传统笔墨的高度参悟。因为只有充分掌握传统笔墨的表现精髓,属于自然语境的意象格局才会随之呈现于画面上。孙茂祥的山水画借古开今,师自然又立意时代感召,以心神观照山水,为丘壑造意笔端,是谓作山水更作风骨、绘山水更绘精神。
艺术的生命在于传承和创造,在于“破中立,立中破”。敢破敢立,需要智慧和勇气,更需要灵性的加持。在这个大变革时代,艺术思潮自然也处于种种不确定之中。而能挺立潮头,把旗不湿,不断破立者,实在难能可贵。绘画是属于精神世界的东西,它是超然于物外的精神与情怀,所以绘画有思想、有意境、有内涵,要让人为之心动。意境是山水画的核心与灵魂。在创作构思中把握天地之精神、自然万物之灵性,借助笔墨语言将自己的审美追求、思想感情以及对生活、对自然的认知感悟进行表现,营造一个超凡脱俗、自然和谐的精神世界。
中国画在构建一种文化精神,尚性灵,抒意趣,重境界,从来不把技巧放在第一位。一幅优秀的画作,必然饱含着画家的艺术修养、社会认知以及个人心境和思想境界等多个方面。学问不长进,自然无画外之功,无人格魅力,更无法与人产生灵魂上的碰撞和共鸣。随着年龄渐长,其画技必然走向僵化,甚至会遭到反噬,导致其艺术思维枯竭。孙茂祥回顾《紫气东来气象新》的创作过程,感受颇多。古人评画有“难能可贵”四字。“难能”是说别人都做不到,“可贵”是说艺术质量高,二者必须统一。艺术的本质是创造。“中国画不仅表现所见,而且表现所知、所想。”承古开今丹青志,墨染山水一片情。“夫画者,从于心者也。”2016年7月下旬某一天,孙茂祥意外接到江苏省国画院长助理打来的电话,点名要他为江苏省国宾馆创作一幅高5米的大画,并希望他画南京的景观。孙茂祥特意去南京写生,之后经精心构思,决定将小稿的主景定位于南京的紫金山,让紫金山上的天文台居其上,玄武湖位其下,为了构图的丰富和完整,右下又把全国闻名的梅花山“拉到”画面里。最令他得意的是,在画面的最高处还有南京长江大桥清晰可见,这其中就采用了宋人的全景式构图法,使画面产生了雄强之势。散点透视法让他把古都金陵的四大景点合情合理地统一在一个画面中,这正是中国画的特色和神奇。接下来就是站在6米多高的脚手架上,经过了20多天的艰苦奋战,挥汗如雨,苦不堪言,但也乐在其中。乐在自己对创作效果还比较满意,南京方面看后也很满意,他这才真正放下心来。此画装裱后高悬于省国宾馆大厅,以新时代的文化自信迎迓四面八方的宾客。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王华超)
孙茂祥,毕业于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从李可染老师学习山水画创作。徐州市文联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民盟中央美术院理事,江苏省美协理事,江苏省艺术、文博类高级职称评审专家,江苏省国画院特聘参展画家,民盟江苏省国风书画院副院长,江苏大学特聘教授,徐州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徐州文联书画研究院院长,徐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州市政协第十三、十四届常委。1997年获中国文联授予“97中国画坛百杰画家”荣誉称号,同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曾出版《来自李可染家乡的画家·孙茂祥》《大家之路-中国书画大家学术研究·孙茂祥》《二十世纪末百杰·孙茂祥》等十余部画集,并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五人画展,在徐州、哈尔滨、青州、福州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李可染先生对孙茂祥说:“好的线条,要主动,要控制,控制到每一点,达到积点成线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