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晚,国家优秀社科专家、徐州市国学研究会会长、彭城书院院长汉风先生应邀来到徐州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为正在这里举行的县处级干部进修班授课。先生的授课主题是“《道德经》与修身理政”。除了县处级干部进修班50多名学员,年轻干部培训班、镇(街道)党政正职培训班的学员也参加了课程。授课取得圆满成功,取得了良好效果。
汉风先生首先从民族文化自信的高度诠释《道德经》作为中华经典对于增强文化自信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和意义。先生说,《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军事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宋太宗评价《道德经》“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中。”明太祖称赞《道德经》“惟知斯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鲁迅则评论说“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之一。它的影响早已超越了国界,辐射全球,这是我们最真实的文化自信。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美国哲学家威尔·杜兰认为“或许除了《道德经》之外,我们将要焚毁所有的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得智慧的摘要。”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汤川秀树赞赏“老子是在两千多年前就预见并批判今天人类文明缺陷的先知。老子似乎用惊人的洞察力看透个体的人和整体人类的最终命运。”
《道德经》究竟讲了什么?汉风先生说,五千言无非就讲了两个字:“道”与“德”。道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宇宙之源,宇宙万物都来自于大道;二是宇宙万有,即宇宙间一切有形和无形的存在;三是宇宙流,就是大道运化万物的规律。道是德的纲领,德是道的显化。道德境界最高的人被称为圣人,比如孔子,道贯古今、德配天地。道德境界最高的国君被称作圣君,比如尧、舜、禹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必须必然遵守“顺道而昌,逆道而亡”的规律。华夏文明的核心就是“道德”二字;我们讲文化自信首先要道德自信。
《道德经》对我们修身理政究竟有何价值?2019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为政之道,修身为本;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工龄地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地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为政之道,修身为本——这八个字揭示了一个人从政为官的真谛。如何修身?用《道德经》的话说就是“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而弗居”;就是“重积德”;就是“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天下为公”;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在讲学的最后,先生为大家介绍了《道德经》第五十四章中的一段经文:“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有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他说,这段经文告诉我们修德是有次第的,而修身是一切的根基,正如《大学》所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圆满,还要把家庭建设好,家和万事兴。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对领导干部而言,家风家教绝非个人小事、家庭私事。家风淳正,才能家道兴旺,和顺美满;家风败坏,难免连累家人,殃及子孙。有了修身齐家作为基础,才能谈得上“修之于乡”和“修之于邦”。
在课程结束时,汉风先生希望大家抽时间认真研读《道德经》。他说,开创了唐朝极盛之世“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曾经说过:“《道德经》其要在乎理身、理国。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为不言为教。理身则少私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我们学好这本经典,并把它的经义落实在修身理政的过程中,必将受益终身。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来表达自己现场听课的感受。
彭城书院是一家以“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为宗旨的完全公益性质书院。
书院所有国学活动皆为公益性质,热诚欢迎广大国学爱好者前来参加。书院地址:徐州市青年路老街坊5号楼3层。有兴趣的朋友可拨打电话:13505214888(滕老师)、17351052016(李老师)。